答市民問-郭鈺秋
市民謝先生:最近我每天晚上都做噩夢,有時夢見自己在被人追殺,自己在拼命的逃,非常害怕;有時候夢見的親人突然離開了自己,自己在四處尋找他們,害怕只剩自己一個人;有時候會夢見自己出軌。早上醒來之后感覺很累很擔心,總是想著自己做過的夢。網上說夢都是反的,我做這樣的夢正常嗎?是好事嗎?我該怎樣去解釋這些不同尋常的夢呢?
桂林市心理醫院心理咨詢師郭鈺秋:現代醫學顯示人類做夢不是一部分人所特有,而是伴隨每個人終生的一種生理活動,是介于睡眠和覺醒之間大腦活動的第三種狀態,夢大約占去人類睡眠時間的1/5,約是6年的時間。
當我們說到夢時,會不自覺地以“好夢”與“噩夢”作為標準進行區分。好夢大致是那些在夢中我們有積極的情緒體驗的夢,噩夢是那些在夢中我們有負面的情緒體驗,甚至讓我們在睡夢中驚醒,醒后仍然心有余悸的夢。由于人有趨利避害的本能,坊間多流傳“夢都是反的”,比如當你夢見不好的事情,就等于現實中會發生好事,這其實是對解夢的一種曲解。從心理學的角度,夢是被壓抑的意識,通過偽裝的方式而呈現的內容。噩夢則可能是提醒著夢者潛意識中被壓抑的部分,需要去面對的陰影或情結,尤其是反復出現的情節相似的噩夢。
夢的存在有其積極的意義,相信您曾有不少或動魄驚心,或刻骨銘心的夢,相比起一些讓你異常費解的情節,夢傳達給人的情緒其實更加重要,因為那個情緒才是潛意識想要跟你溝通的東西。即使是“噩夢”,也是潛意識或者身體通過夢境向我們傳達要注意愛護自己身心的訊號,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潛意識,探尋自己的內心,如若我們能夠巡著這些訊號好好地去關注自己,噩夢終將轉化為好夢,我們的身心健康將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記錄夢,重視夢,是我們關注自己內心狀態的一種很好的方式,期待你能虔誠地接受夢境的饋贈,每一個夢都值得被珍藏。祝愿我們在與夢相伴的日子里,以夢為馬,美夢成真!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